喷涂飞溅、流挂等施工问题的增稠剂调整
来源:云更新 时间:2025/6/6 9:14:24 次数:
喷涂飞溅与流挂是涂料施工中常见的流变性问题,需通过增稠剂体系的优化实现流变性能的精准调控。喷涂飞溅主要由涂料在高压剪切下的低粘度导致,需提升低剪切速率下的粘度;而流挂则与中高剪切速率下的粘度不足有关,需增强触变结构恢复能力。
1. 增稠剂选型策略
针对飞溅问题,优先选用低剪切增稠剂(如纤维素类HEC、疏水改性聚氨酯HEUR),通过分子链缠绕形成弱凝胶结构,提升静态粘度。对于流挂控制,应选择中高剪切增稠剂(如碱溶胀型ASE/HASE),通过离子键形成可逆网络结构,在施工剪切后快速恢复粘度。建议采用HEUR(0.2%-0.5%)与HASE(0.3%-0.8%)复配体系,兼顾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需求。
2. 流变性能平衡
通过旋转流变仪测试涂料流变曲线,确保低剪切粘度(0.1s⁻¹)控制在3000-8000mPa·s,中剪切粘度(100s⁻¹)保持800-1500mPa·s,高剪切粘度(10000s⁻¹)不低于50mPa·s。需注意增稠剂与分散剂、润湿剂的配伍性,避免竞争吸附导致体系失稳。
3. 施工参数适配
调整增稠体系后需同步优化喷涂参数:空气压力降低10%-15%(常规喷涂保持0.4-0.6MPa),枪嘴直径增大0.1-0.3mm,出漆量减少15%-20%。对于立面施工,建议湿膜厚度控制在150-250μm,并加入0.1%-0.3%的有机膨润土增强触变性。
实际应用中需进行动态储存测试,验证增稠体系在48小时后的粘度变化率(应<15%)。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增稠剂配比,最终实现喷涂雾化良好(飞溅率<5%)、流挂临界膜厚>300μm的施工性能平衡。
上一条:如何根据体系pH值选择增稠剂
下一条:为什么丙烯酸增稠剂需碱性激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