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外墙乳胶漆的增稠体系设计
来源:云更新 时间:2025/5/9 9:14:27 次数:
内外墙乳胶漆的增稠体系设计需综合考虑施工性能、储存稳定性、流平性及成本因素,同时需区分内外墙涂料的性能差异。以下是设计要点:
### 一、内墙乳胶漆增稠体系
1. **核心需求**:以高流平性、易施工为主,需平衡中低剪切粘度(KU值)与高剪切粘度(ICI值)。
2. **增稠剂选择**:
- **纤维素类(HEC/HPMC)**:提供基础粘度,保水性好,但抗流挂性差,需搭配其他类型增稠剂。
- **碱溶胀型(ASE)**:提升中剪切粘度,改善抗分水性能,但流平性稍弱。
- **聚氨酯类(HEUR)**:优化高剪切粘度,提升施工手感,与纤维素协同使用。
3. **典型配比**:HEC(0.3%-0.5%)+ HEUR(0.1%-0.3%)或ASE(0.5%-1%),实现"假塑性"流变特性。
### 二、外墙乳胶漆增稠体系
1. **核心需求**:强调抗流挂性、耐水性与耐候性,需更高屈服值。
2. **增稠剂选择**:
- **疏水改性聚氨酯(HEUR)**:耐水性优异,抗分水性强,适用于高PVC体系。
- **碱溶胀型(HASE)**:成本较低,但需注意耐碱性匹配。
- **无机增稠剂(膨润土)**:辅助提升低剪切粘度,增强储存稳定性。
3. **典型配比**:HEUR(0.2%-0.4%)+ HASE(0.3%-0.6%),必要时添加0.1%-0.3%膨润土。
### 三、共性设计原则
1. **协同增效**:采用2-3种增稠剂复配,覆盖不同剪切速率范围。
2. **流变曲线控制**:内墙以"牛顿型"偏"假塑性"为主,外墙需更高触变性。
3. **环保适配**:选择APEO-free、低VOC型增稠剂,如新型HEUR或生物基HEC。
4. **成本优化**:外墙体系可提高HASE比例,内墙可增加纤维素用量。
### 四、验证要点
需通过KU粘度计、旋转粘度计测试,并观察储存3个月后的分水、沉降情况。施工模拟测试需覆盖滚涂、喷涂等工艺,确保流平性与抗飞溅性达标。
通过科学配比与流变学设计,可实现涂料从生产到施工的全周期性能平衡,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。
上一条:水性工业漆的抗飞溅增稠方案
下一条:增稠剂与分散剂的协同作用评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