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性涂料增稠:丙烯酸类与聚氨酯类增稠剂对比
来源:云更新 时间:2025/4/18 9:16:40 次数:
水性涂料增稠剂中,丙烯酸类与聚氨酯类是最常用的两类,两者在增稠机理、流变特性及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### 1. 增稠机理对比
丙烯酸类增稠剂(如HASE型)通过碱中和后分子链伸展形成空间位阻实现增稠,属于非缔合型增稠剂;聚氨酯类(HEUR型)则依靠疏水基团与乳液粒子缔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,属于缔合型增稠剂。前者对pH值敏感,后者对体系相容性要求更高。
### 2. 流变性能差异
丙烯酸类增稠效率高,但主要提供高剪切黏度,在低剪切速率下黏度下降明显,易导致流平性差和刷痕;聚氨酯类兼具高/低剪切黏度调节能力,呈现"假塑性"流体特性,既能保证储存稳定性,又赋予涂料良好的流平性和抗飞溅性。
### 3. 应用特性对比
丙烯酸类成本低,耐水性较差,长期储存可能出现分水现象,适用于平光内墙涂料;聚氨酯类耐水性优异,能提升涂膜光泽度,适用于高光外墙涂料和工业漆。但聚氨酯对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敏感,配伍性要求严格。
### 4. 环保与施工性
聚氨酯类不含VOC,更符合环保趋势,且能改善涂料的开罐效果和施工手感;丙烯酸类增稠剂在低成本配方中仍具优势,但需配合流变助剂使用。
### 总结
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复合方案:以丙烯酸类为主增稠剂降低成本,添加10-20%聚氨酯类改善流平性。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成本、施工方式(刷涂/辊涂/喷涂)及最终涂膜性能要求。
上一条:水性油墨的防沉降增稠方案
下一条:冬季水性漆施工有哪些注意事项?